【创见】聚电贾雪峰:如何做好一个充电运营商?

  • 发表于: 2016/04/11 08:55:00 来源:车云网

对于聚电来说,充电运营不止是提供运营服务,还包括电动车推广。

就像传统燃油车离不开加油站,「里程焦虑症」依然没有得到根治的电动车更加依赖于充电基础设施。在押注新能源的众多创业者中,以充电为切入口不在少数。

在这些初创企业里,提供的均为充电服务。不过一部分走的轻资产模式,比如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以及顺带的预约支付,或者提供充电桩的运营管理平台。另一部分则走的是重资产模式,如销售充电桩,或者自建充电桩/站等。

贾雪峰在还是一名投资人的时候就看中了新能源这一风口,并于2012年底成立了聚电网络,产品涵盖了上面提到的所有,充电App、充电桩管理后台、充电桩,同样也自建充电站点。自去年开始,还建立起了线下的电动车经销店,开始卖电动车。商业模式一路从轻到重。

聚电CEO贾雪峰

△聚电CEO 贾雪峰

曲线救国:从软件到硬件

现在看聚电的官网,会发现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与充电桩产品相关,不同场景不同用途的充电桩就有21种。但是在创业之初,贾雪峰带领团队所做的事情只是软件开发。这里的软件是指充电桩的后台管理软件,能够在后台查看并管理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并且允许电动车主自助使用。

软件开发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在开发完成后,却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市面上的充电桩并不够多,已有的一些充电桩还无法使用这套软件,并不具备智能化基础。“就好比我们开发出了安卓系统,结果却发现用手机的人少不说,为数不多的手机还都是大哥大。”

所以聚电吸收了一个原本就是从事充电桩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团队来开发硬件产品,2014年成立了聚电新能源子公司,负责充电桩的生产,并从2014年底开始进行充电网络布局。

到这个时候,聚电已经可以看做是充电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管理软件提供商的结合体。以充电基础设施为中心,不需要与车企捆绑在一起,而是能彼此独立,运营起来更加灵活。用贾雪峰的话来说,可以把聚电理解为一家「自己设计操作系统+自己生产手机的」电信运营商。

这个选择也是出于公司发展的角度。在采访时,贾雪峰就提到,充电运营商目前还不具备可盈利性。在有成熟团队的支持下,做充电桩业务能够给公司带来收入。现在,聚电的主要收入也来自于充电桩销售业务。

C端接口:从手机App到数据开放

自建充电桩运营只是聚电的商业模式之一,充电桩与后台管理软件均可以作为产品打包或者单独出售给B端,也会出售给C端客户。贾雪峰表示,目前购买聚电充电桩建设充电站点的B端用户基本上没有都没有自己的后台管理软件,所以也都在使用聚电提供的后台管理软件。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部分是直接接入聚电的后台,而另一部分则是拿到聚电封装好的软件,自己进行管理,由聚电负责升级与维护。

但无论是选择接入式还是自管理式,充电桩的管理流程都是一样的。对于使用聚电的手机App「聚电桩」的用户来说,都能够查到所有充电桩的位置信息,用户体验一致。

聚电桩App 聚电桩App

△聚电桩App查找充电桩与充电桩信息查看界面

在聚电桩上,充电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聚电(包括聚电自建以及聚电的客户所建)的充电桩会显示「已联网」,用户可以进行预约、查看空闲充电桩、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开启充电服务,如果属于园区内部充电桩,则不会对外开放。

另一类则是其他社会充电桩或充电站点,这部分信息一方面来自于聚电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数据共享,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数据众筹。用户可以在发现某地有未记录的充电桩时提交信息,提交信息后就会出现在App的地图上,但是需要经过一定次数的验证,否则会显示为「未认证」状态并显示还需要的验证次数。

目前聚电自有充电桩在1万台左右,其中大部分在珠三角,约2000余台,作为前期重点发展对象,40%的用户都集中在深圳地区

回归起点:从充电桩到电动车

充电桩、后台管理软件以及C端的手机App,这三个产品围绕充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今年年初,聚电又更进一步,在北京和深圳成立聚电车间,即线下的新能源车体验店,提供销售、售后以及充电等服务。目前已经拿到了北汽、腾势、奇瑞等品牌的销售权。

在之前的充电解决方案中加入卖车这个环节实在是有些突兀,看上去聚电似乎是想跟自己增加一个身份:电动车经销商。原因何在?

“其实我们要服务的对象一直没有变,就是电动车车主。”贾雪峰解释道,“但是在我们充电桩业务进入正轨之后,我们发现电动车的潜在用户里还有90%并不具备充电桩的安装条件,这些用户被挡在了门外。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体验店来增加电动车主。”

简而言之,聚电是在培养用户。用户基数对于充电运营商来说,同样是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聚电提供的服务从充电扩展到电动车的售前售后,并且有了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撑,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增加了一份说服力。

而聚电车间的出现,更重要的意义是,聚电的目标客户已经从充电桩时代的B端,回归到了C端。

在回答车云菌「聚电到底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时,贾雪峰表示聚电内部关于这个问题也已经多次讨论,最终的决定是,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到创业伊始的目标之上,做一个充电运营商,主要瞄准C端用户。而聚电在这三年里所做的工作,都是在为了这一目标进行背书。聚电计划今年在北上广增加充电网点,并基于这些充电网点进行新能源车推广。

一边培养消费者,一边聚拢产业链,这是聚电的发展思路。在未来,聚电关于toB的业务,包括软件和硬件部分,会从聚电独立出去,进行独立运营。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会有一些巨头或者潜在的巨头公司进入到这个行业,新公司能够提供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也能够根据运营需求,提供特殊的产品,比如广告充电桩、与路灯相结合的充电桩等。产品也会从充电桩扩展开来,会考虑加入储能业务。

软件方面,已经将聚电原本的研究人员与香港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合作,成立了研究院。研究院目前会承担一些产品研发工作,更多的是为能源互联网战略做准备,在有需求或者条件具备的时候,快速切入到开发过程。

车云小结

充电运营还不能称之为行业,并不具备「可盈利性」的原因,一个是用户基数问题,二则是因为它依然是个政策高度依赖的行业,还不是市场推动。

这两个问题与电动车具有极大的共性。基础设施与电动车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让贾雪峰从电动车推广来回归运营的初衷,而接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关标签:
充电
创见
新能源汽车
  • 车云星
  • 空间站
  • 福特星球
  • 虫洞

加料 /

人评论 | 人参与 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